《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戏曲鉴赏

Apprecia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课程编码

 

开课院系

人文学院中文系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公共选修课

学时

16

学分

1

学时安排

讲授:16

线上:0

实验:0

上机:0

实践:0

适用专业

全校本科大二、三年级学生

授课语言

中文

先修课程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或《大学语文》。

负责人

 

大纲执笔人

唐瑛

审核人

赵文婷

批准人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戏曲鉴赏》是为全校各本科专业学生设置的美育类公共选修课。本课程从对我国戏曲发展史概述入手,梳理中国戏曲作为中国式歌舞演故事的古老戏曲,形成了以唱、念、做、打为特点迥异于西方戏剧的具有中国独特文化魅力的综合舞台表演艺术体系,在引导学生鉴赏传统戏曲精品曲目的基础上,重点阐释中国戏曲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娱乐”与“教化”相结合,在戏曲欣赏中对个体与民众实现浸润式的审美教育,最终达到人生与文化、艺术交融合一的化育境界,故此中国戏曲承载与彰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形象直观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通过本课程学习,不仅培养学生对于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加学生相关戏曲文化知识,寓教于乐,提高戏曲文化艺术素养,加强传统文化底蕴的夯实,而且通过戏曲作品的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鉴赏能力,在古雅庄重的戏曲文化艺术的化育中领会其认知社会历史、修炼人格心性,塑造理想人格的要旨与真谛所在,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从而更好地践行“文化自信”。

 

英文简介

Traditional Opera Appreciating is a public elective cours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for all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his course starts with an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combs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as an ancient opera with Chinese style song and dance performance story, and forms a comprehensive stage performance art system with Chinese unique cultural charm,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western drama in singing, reciting, doing and playing. On the basis of guiding students to appreciate the excellent repertoire of traditional opera, this course is aimed at guiding students to appreciate the excellent repertoire of traditional opera, This paper focuses on how to realize the combination of "entertainment" and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culture, and how to realize the infiltr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for individuals and the public in the appreciation of opera, so as to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life, culture and art. Therefore,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carries and highlight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t is a "living fossil" that vividly and intuitively display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not only students' interest in literature and art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will be cultivated, their knowledge of Traditional Opera culture will be increased, their artistic quality of Traditional Opera culture will be improved, and their ability of artistic appreciation will be improved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appreciation of Traditional Opera works,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the classic and solemn Traditional Opera culture and art, we should understand the gist and essence of its cognition of social history, cultivation of personality, and shaping of ideal personality, 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students' humanistic and artistic quality, so as to better practice th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三、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序号

代号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

1

M1

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脉络。了解戏曲文学独有的中国民族特色及其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8.职业道德素养: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2

M2

目标2: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实践,内化并践行中国优秀戏曲文化,从而达到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并自觉传播中国优秀戏曲文化。

12.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持续学习和适应社会、行业发展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

序号

章节号

章节标题

课程内容/重点难点

 

思政元素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戏曲的起源及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理清楚中国戏曲发展的脉络及特点,本章难点是戏曲的本质和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特点

基本内容及要求:

1.1 戏曲的本质;

1.2 戏曲起源。

1.3 戏曲的发展的特点

 

总体来说,在绪论中突出中华文明和中国优秀戏曲文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1.1 戏曲概念入手,在内涵和外延两个层次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增强文化自信;

1.2 戏曲的起源和本质说明中国戏曲的独一无二性;

1.3 戏曲特点凸显中国戏曲文化及其精神在世界戏曲文化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2

第二章

 戏曲的舞台表演之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戏曲的舞台表演艺术。本章难点是中国戏曲舞台表演艺术如何形成。

基本内容及要求:

2.1 各历史时期的戏曲的舞台表演艺术;

2.2 汉唐戏曲的舞台艺术特点。

 

本章内容从戏曲舞台表演之美的角度强调戏曲在世界文学史上中的地位及其原创性精神。

2.1 各历史时期的戏曲的舞台表演艺术为基础,不断夯实中国戏曲文学的艺术价值。

2.2 汉唐戏曲的舞台艺术特点为案例,讲述中国戏曲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从戏曲舞台表演艺术之美的角度论述中华民族戏曲文化的魅力,增强各民族学生文化自信意识。

3

第三章

戏曲的教化之美:元杂剧为例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宋元杂剧各自的特点及主要的作品,本章难点是元杂剧为例说明戏曲的教化之美。

基本内容及要求:

3.1 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黄金期------元杂剧;

3.2 戏曲的教化之美;

 

本章内容从“教化”的概念谈起,讲述中国戏曲高台教化话语及其特征,注重文化自信基础上的话语自觉。

3.1 突出元杂剧在世界视野下的戏曲文学的先进性。

3.2 注重对戏曲作品及其价值的评析,提升学生在世界哲学视野下的认知。从戏曲文学的总体特征引申到中国文明在人类文明共同体中的特殊价值。加深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根本认知,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4

第四章

戏曲服饰音乐之美— 昆曲全盛、  四大声腔与地方戏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教学重点是明清戏曲在中国戏曲文化中的地位,难点是如何把昆曲发展、花雅之争与当代文学发展规律相结合。

基本内容及要求:

4.1明清戏曲——服饰与声腔之美;

4.2昆曲发展、花雅之争与当代文学发展规律的关系;

 

 

本章在讲述4.1明清戏曲时,着重分析其服饰与声腔之美,4.2讲解昆曲发展、花雅之争与当代文学发展规律的关系,注重在中西方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讲通为什么会产生中国独特的戏曲文化观念体系。

 

五、教学进度及要求

序号

章节号

课内学时

教学方式

课外环节

支撑课程目标

1

第一章

4

讲授

预习/阅读

M1M2

2

第二章

4

讲授、讨论

预习/阅读

M1M2

3

第三章

4

讲授、讨论

预习/阅读

M1M2

4

第四章

4

讲授、讨论

预习/阅读

M1M2

六、考核方式

序号

考核环节

实施途径与措施

总评占比

1

上课出勤

课堂点名或者学习通签到

5%

2

课堂表现

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环节随时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表现完成评分。

10%

3

平时作业

1.根据课程运行实际情况灵活布置作业;

2.通过大作业考察学生对目标M1M2尤其是M1的达成情况;

3.成绩采用百分制,根据作业完成准确性、是否按时上交、是否独立完成评分。

25%

4

课程论文

1.通过课程论文考察学生对目标M1M2的达成情况;

2.成绩采用百分制,根据提交论文的完整性、是否按时提交、是否独立完成等评分。

60%

七、评分标准

序号

课程目标

考核环节

大致占比

评分等级

1

M1

出勤及课堂表现

15%

A-课堂表现积极,回答问题活跃,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与老师良好互动。

B-课堂表现积极,回答问题活跃,与老师良好互动。

C-课堂表现积极。

D-课堂表现不积极,不参与课堂互动。

2

M1

平时作业

25%

A-能独立完成并按时提交作业,作业内容完整,质量高。

B-能够独立完成并按时提交作业,作业内容完整,质量一般。

C-能够独立完成并按时提交作业,作业内容基本完整。

D-作业抄袭或内容明显不足。

3

M1

课程论文

60%

(见试卷评分标准)

4

M2

考勤

5%

A-全勤,态度端正。

B-迟到。

C-缺勤,低于2次。

D-缺勤,超过3次。

5

M2

课堂表现

10%

A-课堂表现积极,回答问题活跃,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与老师良好互动。

B-课堂表现积极,回答问题活跃,与老师良好互动。

C-课堂表现积极。

D-课堂表现不积极,不参与课堂互动。

6

M2

平时作业

25%

A-能独立完成并按时提交作业,作业内容完整,质量高。

B-能够独立完成并按时提交作业,作业内容完整,质量一般。

C-能够独立完成并按时提交作业,作业内容基本完整。

D-作业抄袭或内容明显不足。

7

M2

课程论文

60%

(见评分标准)

……

 

……

……

……

评分等级说明:

[A,B,C,D,E]=[90-100,80-89,70-79,60-69,0-59]             [A,B,C,D]=[90-100,75-89,60-74,0-59]

[A,B,C]=[90-100,75-89,60-74,0-59]                      [A,B]=[80-100,0-79]

八、教材与参考资料

序号

教学参考资料明细

1

图书| 插图本中国戏剧史,叶长海 、张福海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4 月第一版 ISBN978-7-5325-3566-8*主教材)

2

图书|《中国戏曲史》,廖奔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5 月第一版,ISBN 9787208121799.

3

图书|中国艺术,李希凡等主编,人民出版社,2002.

4

线上教学资源|中国戏曲史(1998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_360百科  https://baike.so.com/doc/6390563-6604219.html